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资源,也是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部分。畜禽遗传资源属于可变性资源和可更新性资源,其调查是一项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工作,畜禽遗传资源?;び牍芾砉ぷ魇欠⒄剐竽烈瞪迪中竽烈迪执囊幌钪匾⌒怨ぷ?。海西州幅员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全省畜禽品种最多,地方品种分布广、数量多,是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主题。我州饲养的品种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中共有10个品种,其中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和柴达木绒山羊是省级审定的培育品种;柴达木牛、青海高原牦牛、西藏羊(高原型藏羊)、蒙古羊、柴达木马、青海骆驼(柴达木双峰骆驼)、柴达木山羊和青海毛驴为地方品种。格尔木市蒙古羊、唐古拉藏羊、唐古拉牦牛、天峻藏羊、天峻牦牛、茶卡羊、柴达木绒山羊、柴达木双峰骆驼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て分?。
2021年通过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我州下辖7个地区已调查纯种畜禽资源7个畜种14个品种,调查区域覆盖率达100%。初步审核群体数量180万余头(只、峰、匹),其中能繁母畜108万余头(只、峰、匹),种公畜5万余头(只、峰、匹),现纯种柴达木山羊和青海毛驴养殖已接近濒危现象,普查未发现新资源。目前存在问题:一是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与鉴定设施不完善。部分畜禽遗传资源种群数量偏少、家系不完善。二是基础研究薄弱,系统鉴定与深度挖掘利用滞后。畜禽种质资源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较薄弱,理论与技术创新不深入,对所有品种的研究只局限于性能测定,表型精准鉴定、基因水平测定等发掘不够,突破性创新资源缺乏,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能力不足。三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共享利用效率低。人才队伍不稳定、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导致资源交流共享不畅,利用效率低。四是畜禽遗传资源产业化开发力度不够。养殖场(户)养殖的目的仅限于出售活体及其初级产品,副产品加工几乎为空白,影响了我州畜禽品种产业化开发进程。畜禽遗传资源公益性保护与商业化利用之间缺少有效的纽带,使得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五是品种杂交现象严重,致使畜禽纯种品种数量骤减和品质退化。最近几年受牛羊肉价格高等市场经济原因,养殖?。ɑВ?/span>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禽畜遗传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盲目引种,忽视?;?,致使畜禽品种数量骤减和品质退化。因此建议:
一、品种资源?;び肜孟嘟岷稀?/span>首先?;は钟凶试矗?/span>以本品种选育为主,进一步提高其遗传种质资源保种能力,然后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有序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拓展可供利用的资源范围和种类,创新保护与利用技术,在利用中保护畜禽种质资源。
二、优化专业队伍,强化科技支撑。建议行政层面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引导和科研合作,引进和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优化专业保种队伍,以现代遗传育种理论为指导,强化保种选育和种质特性的深入研究,以维护我州畜禽遗传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加大宣传,加快畜产品开发利用。柴达木绒山羊培育成功后,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质量上也有所提高,但育成至今,农牧民群众滥引滥用种公羊现象严重,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应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加强优良种公羊培育工作,健全当地生产经营种羊场基地,同时,将柴达木绒山羊品种纳入地方品种?;し冻?,发挥已申请成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优势,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加快畜产品开发利用。
四、持续打造“茶卡羊”“贡羊”品牌知名度。“茶卡羊”也就是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经过我州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六十多年的努力,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羊群整体生产性能达到育种要求。现扩大育种场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良种繁育规模。再通过推广良种、良料、良法,引导企业和养殖户科学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通过粮改饲建立饲草料基地,推广半细毛羊高效养殖技术,冷季适当补饲,加强饲养水平,提高羔羊成活率等生产性能,加快羊群周转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参加“青洽会”等各类推介节会,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媒介,大力宣传“茶卡羊”产品信息,扩大产品知名度,努力打造柴达木盆地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贡羊”品牌。
五、积极开展柴达木山羊本品种选育及其保护利用。长期以来,对柴达木山羊这一地方原始品种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为维护生物资源多样性,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状不降低,在保持其原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本品种选育及?;だ?,增加牧民收入。
六、开拓思路,培育新型业态。柴达木马、柴达木双峰骆驼产业的发展借鉴他山之石,开拓思路,培育柴达木马、柴达木双峰骆驼新型业态,驮起牧民的柴达木马、柴达木双峰骆驼致富梦,打造集牧养、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体验荒漠生活、民族赛马、赛骆驼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