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192.168.0.151一品茶楼论坛,(一品楼ypl论坛),ypllt.net论坛春风阁(全国信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浏览  |  进入适老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提升政协调查研究能力

    2023年03月23日 00:00  点击:[]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人民政协只有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才能找准问题发好言,发挥政协在咨政中的应有作用,真正使政协成为党政决策的重要智库。

    调研选题:坚持三个“性”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首先要选准课题??翁庋〔蛔?,就如同打靶没对准自己的靶位。即使枪法再好,靶位错了,也是白费功夫。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之前,我们要认真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熟悉党政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做到有的放矢。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三个“性”。

    前瞻性。善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变化,着重选择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以超前的眼光、宽广的视野、多元的思考,深入分析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到超前谋划、科学研判,为党委政府把握当前与今后工作的主动权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全局性。真正把调查研究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之中去谋划,确保调研主题的选择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紧贴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准确领会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抓住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想党委政府之所想,帮党委政府之所需,努力做到选题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步调一致。

    操作性。按照问题导向、工作所需、群众所求的原则,选择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深入调查、深刻研究,能够提出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使党委政府取之可用、用之有效。

    调研方法:注重三个“心”在调查研究活动中,要全面深入地摸清情况,使获取的信息具有真实性,还必须在调研方法上下足功夫。201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学员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因此,获取真实情况的根本途径是心入基层。心入基层搞调研,要坚持三个“心”。

    真心沉下去。要身入基层、身入群众。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要脚勤、眼勤、口勤、脑勤、手勤,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切实掌握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基层群众的呼声愿望,努力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政协地位比较超脱,时间比较充裕,人脉比较宽广,有时间、有条件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要用好这一优势和特色。

    甘心当学生。要放下架子,以谦逊、平等态度对待群众,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心甘情愿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向群众讨教好点子、好办法,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另外,还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既听表扬的话,也听批评的话;既听期盼的话,也听抱怨的话;既听多数人的话,也听少数人的话,使调查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靠。

    用心去分析。要精心筛选、仔细斟酌调查所得的大量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归纳、总结、提炼出正确的认知和观点,绝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堆积素材。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不认真分析研究,否则无论功夫花得多深、文章写得多好,都很难发挥应有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调研意义:转化成果是目的开展调查研究,最终体现在调研成果的转化上。政协的任何一个调研成果,如果没有得到党委政府采纳,转化成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就失去了价值。

    推动政协调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有一个环节需要强化,那就是协商讨论。调查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能否得到党委政府采纳,就要看它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否转化为推动党委政府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是否启迪了党政领导的思想,助推了一些新点子、新办法的产生,使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是否对现行政策措施提供了充分论证,为进一步推进或改革创新工作提供参考。要达到这个目标,除调研组对调研报告多次讨论修改以外,还应将其提交政协主席会议、常委会议或其他协商会议充分讨论协商,反复论证,形成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体现政协议政建言水平。

    总之,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贯穿政协协商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经?;⒅贫然?,才能提高政协协商工作实效,推动协商民主建设。

    (作者夏兴初,单位:四川省广安市政协)

    上一条:民主监督展现政协履职新气象 下一条:民主监督展现政协履职新气象

    关闭

    copyright@2007 www.yrxfsrf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州政协办公室所有 电话:0977-8222046
    技术维护:海西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青ICP备16000544号-1

    青公网安备 63280202000051号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